昌吉州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扫描
科技创新驰而不息 科技强州决胜未来
——自治州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扫描
昌吉新闻网 记者 郑丽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热烈拥抱“科学的春天”,到强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我州在科技创新改革之路上一次次紧抓改革机遇,为实现科技强州梦不懈奋斗。
如今,我州已成为全疆区域创新体系健全、科技资源密集、创新活动活跃的地区之一,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我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抢抓机遇持续深化改革 全速发动科技创新引擎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经典论断在全国各地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标志着科学春天的到来。
同年,昌吉州积极响应号召,紧抓历史新机遇,召开了首次科学技术大会,开启了科技创新改革快速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1991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新疆经济的决定》,自此,科技兴新这一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全疆全面铺开,成为新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实践,对我州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州已建立起科技管理、科技推广服务、科技培训和试验示范四大体系,建立了10多个科技示范乡,树立近4000名科技示范户,各厂矿企业广泛成立了科技开发机构、厂办科研所,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随后,我州相继出台了《科技改革决定的贯彻意见》《“双放”决定》《科技项目申请办法》等政策及管理办法,为科技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技富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自治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昌吉的实施意见》《昌吉州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各个方面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改革开发40年以来,我州通过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完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优化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随着改革不断取得实效,科技创新,这个驱动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在被全速发动起来。
健全科技创新区域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日新月异
自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以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广卫星导航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飞防、智能化灌溉等一批领先新疆、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成果,全面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位于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吸引集聚行业顶级创新人才和高端技术,在变压器领域成功研制出多项世界第一重器,成为引领我国及世界变压器行业节能减排、智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昌吉市云海云商众创空间自成立以来,吸纳了39家企业进行孵化,配套服务机构5家,正在为各类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市场拓展、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引领他们顺利打开创新创业之门。
目前全州已建成1个国家级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覆盖各县市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双创”载体……不断完善的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创新平台,正在为我州汇聚起人才、资金、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提供系列科技服务,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我州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挑大梁”,截至目前,全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87家。
我州还大力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工程,切实加强企业研发、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带头人、专家顾问团、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管理等5支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同时,我州不断加深科技交流与合作,自2002年至今共成功举办九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与国内发达地区、区内外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2012年,中国科学院11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奇台县,正是科技合作取得的又一硕果。
不断健全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使我州区域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持续创造科技创新奇迹 引领三大产业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的这句话,正在我州各个领域不断得到印证。
自阔步走上科技创新改革之路以来,我州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科技创新奇迹,2000年至2017年,全州形成重大科技成果54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8项。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撬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
我州在农业绿色增产、良种繁育、农业节水、生态修复、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领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慧尔农业率先自主研发出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液态肥,入选了中国制造2025绿色生产示范项目,使我州在发展绿色优质农业实现增产增效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641,品质超过澳棉、美棉,每亩可节本增收500元以上;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和引进培育的100余个农作物新品种,使全州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3%,牛、羊、生猪及家禽良种率分别达到80%、70%和99.5%以上。
在工业领域,我州重点在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应用、优势矿产资源转化技术、循环经济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六大技术领域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疆电外送”、高纳煤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生物降解地膜、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正在推动工业经济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实现转变。
在社会领域,我州积极开展了地方病防治、中医药研究、信息平台建设、农产品安全检测等技术集成与研究,为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事业保驾护航。
同时,我州还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每年不间断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之冬活动等方式,培育农民科技带头人,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的科技理念和致富本领。
如今,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强州梦,全力决胜未来,全州上下正坚定信心,奋勇争先,在科技创新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