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办事处“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下发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办事处“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居)委会: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建国路街道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根据区、州、市文件要求,在辖区开展“建国路街道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现将《建国路街道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村(居)实际情况贯彻实施,创造性开展工作。
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办事处
2017年5月25日
建国路街道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
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建国路街道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根据《昌吉市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现结合我辖区实际,在全街道开展“ 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
力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大人口”理念,以家庭为着眼点和切入点,延伸服务半径,突出公益性质,拓展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服务网络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家庭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开展“建国路街道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将该项目作为促进卫生计生整合转型的有效载体,依托婚育学校和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动社会资源,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内容,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多形式多渠道推进项目落实,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一)家庭成员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健康素养明显提升,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营养状况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改善。
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册,婚育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每年举办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识讨论或活动不少于6次。社区公共宣传阵地中关于家庭保健知识的宣传覆盖率达100%。
(二)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获取优生科学知识和享受政府提供免费的优生惠民政策的渠道多样、畅通。
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优生健康知识,使计划怀孕的育龄群众掌握与怀孕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知识,以及实行计划怀孕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提高政府提供的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重点病种产前筛查等优生政策和当前生育政策的宣传覆盖面,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100%。落实生育关怀,提高各项优生健康检查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重点病种产前筛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有婴幼儿的家庭对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和育儿技能掌握水平逐年提高。
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康复服务,0-3岁婴幼儿的父母和陪护人有95%以上接受1次以上的培训或服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四)有青少年的家庭成员及青少年本人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能力逐年提高。
提高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覆盖面,倡导、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青少年接受培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青少年家庭成员接受培训或咨询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接受服务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五)有老人的家庭在老年健康管理、日常保健、意外伤害防护、康复照料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60%以上接受过1次以上的培训或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的成年子女有50%以上接受1次以上的相关知识培训或服务。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发放率达100%;
(六)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和睦相处等家庭美德得到弘扬。
每年举办2次以上与家庭文化相关的知识讲座或活动,培养家庭成员树立健康文明、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友爱奉献的生活理念和情操,并形成相应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三、项目内容
(一)组织培训。
积极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
(二)以家庭为单位组织配套活动。围绕项目要求和目标,组织开展群众需求的系列宣传和服务活动。
1.家庭保健活动:⑴开展合理饮食、个人卫生习惯、避孕节育知识,以及预防三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健康教育。⑵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⑶开展心肺复苏专题讨论及培训,普及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急救技能。⑷开展灾害(烟雾、地震、火灾)逃生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增强应急逃生能力。⑸开展优生知识健康教育,让备孕家庭成员了解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不良生产习惯、营养不均衡、肥胖、药物及环境有害因素等对孕育的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⑹提供优生健康优质服务。建立适龄未婚青年、新婚夫妇、待孕夫妇、孕产夫妇等人群信息库,进行有效分类服务管理。举办适龄未婚青年培训班,广泛宣传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知识,在适当的时间段进行相关的优生健康检查;指导和关心新婚夫妇和已婚待孕夫妇参加孕前健康检查;提醒和跟踪怀孕夫妇在最佳孕期服用叶酸、参加免费产检和重点病种产前筛查。
2.科学育儿活动:⑴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专题讲座,提高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重要性的认知度。⑵开展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培训和资料发放,提高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对婴幼儿的正确照料和教育的能力,以及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能力。⑶组织婴幼儿亲子阅读活动和参与活动,提高婴幼儿父母和看护人对亲子阅读、陪伴成长重要性的认知度。⑷落实产后新生儿随访服务,对每位新生儿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为家长及看护人提供相关育儿知识咨询,指导出生缺陷儿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⑸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定期开展公益课程、亲子活动、专家讲座,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无偿的早教服务。
3.养老照护活动:⑴开展老年人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主题活动,提高对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事项的知晓率。⑵开展老年人抑郁症初筛,使用抑郁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进行测量。⑶开展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使老年人或照护人员能够判断是否运动适宜,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⑷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工作以及家庭病床协议服务工作。⑸为空巢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精神慰籍、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⑹发动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工活动,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特别是有专长知识或特长的老年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织好他们利用所长,发挥余热,体现其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家庭文化活动:⑴针对社区居民开展有关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及子女关系等内容的系列讲座。⑵通过入户咨询和定期举行咨询会等形式针对家庭关系中常见问题开展主题咨询。⑶在社区开展家庭礼仪课堂和国学知识课堂,举办家庭礼仪知识竞赛等。⑷组织开展幸福家庭评选及关爱女孩等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保障投入。要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是一项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街道及村、社区项目点要积极争取财政、民政、宣传、教育工会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广泛联系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起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受惠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资源整合,推进项目。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服务、科普知识普及、家庭文化建设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结合项目内容开展上门健康指导服务,逐步让基层全科医生承担起家庭医生和普及健康知识、避孕节育知识职责。依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重点病种筛查、“科学育儿”、“老年人健康管理”、“两癌”筛查和生殖道感染普查普治等项目,为家庭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不孕不育诊治、青少年健康发展、老年保健等健康服务。
(三)强化队伍,完善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街道、村、社区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卫生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开展系列的优质服务。要借助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社区化的优质服务,实现街道和社区服务全覆盖。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村(居)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自的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探索创新特色鲜明、群众欢迎的服务品牌,形成百花齐放、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五)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确保项目的实施和目标实现,切实加强监督指导,将“建国路街道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检查评估等方式,促进工作的落实。
————————————————————————
抄送:市计生委
存档(二)
————————————————————————
建国路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7年5月25日印制共25份
建国路街道创建“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 领 导 小 组
组 长:徐士兵 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
副主任:贾 军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孙晓萍 街道计生办主任
周秋兰 街道计生办干事
杨生娟 街道计生办干事
汤 虎 街道民政、残联、老龄办主任
张晓桐 街道妇联干事
陶丽红 街道文体干事
刘喜年 南五工一村主任
于惠云 南五工二村主任
石建忠 小三四工一村主任
王其龙 小三四工二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闫建国 八工一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高培春 六工庙村主任
王德连 中沟一村主任
刘柏基 中沟二村主任
吴 辉 锦绣社区书记
李 静 和畅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炳燕 水林社区负责人
马 鑫 星光社区党支部书记
朱 勃 电力社区党支部书记
蔡志国 晶彩城社区党支部书记
郑 洁 丽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蒲 燕 嘉顺社区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