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hrbsnwy.com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hrbsnwy.com

“走,升国旗去!” 不同的形式,同样的情怀!

2018-06-11 12:56:43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国旗飘扬,爱国情浓,民心汇聚,干劲倍增。每逢周一和节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族群众都会到达村(社区)的升旗点,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在这一刻,在昌吉的大地上,在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场合,潜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被激发出来,每张仰望的笑脸都散发着来自内心的自信与自豪。如今升国旗活动已经成为昌吉市爱国教育的重要形式,宣讲政策感党恩的“主阵地”。

“一种声音”宣讲,从“声声入耳”到“事事关心”的转变

“工作队今天宣讲了习近平同志全国‘两会’十大金句,听着真带劲儿。”家住昌吉市星光社区的居民杨耘兴奋地向老伴回顾着升国旗时听到的宣讲内容。老伴笑着说:“工作队还宣讲了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增加40元,这也是个高兴的事。”老两口一边往家走,一边嘴里念叨着,下周工作队会给我们宣讲什么呢?

自2016年以来,昌吉市各村(社区)每周一和节庆日都会开展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讲,通过宣讲中央和区州的好政策,坚定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一场宣讲就是一次思想凝聚的过程,就是鼓舞士气的过程,更是让群众触摸到时代脉搏的过程。截至目前,升国旗和国旗下宣讲已开展了近百周,宣讲160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百万余人次。升国旗宣讲活动已成为昌吉市团结凝聚各族群众的重要载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和“主阵地”,成为涌动着爱党爱国热潮的矩阵。

今年,昌吉市在持续接力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中,通过到村(社区)与工作队、各族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时,群众对村(社区)党组织和工作队每周一组织的升国旗活动赞许的同时,也希望村(社区)、工作队在国旗下宣讲内容要紧跟形势变化,要突出群众所关心关注的热点,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接地气的温度。

为顺应民意,确保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和严肃性,凸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昌吉市专门下发通知,对“每周一升国旗”活动中的宣讲内容结合当前工作重点统一制定,从3月19日开始,全市各村(社区)在举行升国旗仪式后,同步宣讲市“访惠聚”办规范的宣讲内容,同一个声音,同一个步调,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同志“两会”十大金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亮点等宣讲内容,赢得群众阵阵掌声和声声称赞。

昌吉市“访惠聚”星光社区工作队队长吕宏伟说:“这样的宣讲紧跟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句句都是大白话,接地气有‘泥土味’,宣讲的时候越讲越振奋,越讲越提士气,群众还不开小差,效果非常好。”

“一颗红心”使然,从“听变化”到“知感恩”的转变

“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是日子越过越好,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全是党和国家给的,每周升国旗我都来,我就想表达一下我的爱国心。”家住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村民卡德·马义提身体残疾,平时走路靠拄双拐,工作队在入户走访告诉他,可以不用参加升国旗仪式,但他每周一都会骑着三轮车赶到村里参加升国旗仪式,几乎每次都不落下。

原来,卡德·马义提因为身体有残疾,一直享受着国家残疾人补助金,在党的富民政策支持下,他靠养殖盖起了两栋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楼房,他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足,尤其是每次听完国旗下的宣讲,他对党的惠民政策更是打心眼里欢喜,知感恩,听宣讲已成为他每周一的必修课。

依托村(社区)这个小小的宣讲平台,各工作队用“包谷囊”式语言,讲党的惠民政策、讲民族团结故事、讲惠民生项目以及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启发群众心智,让广大群众都清楚地知道自家都享受了哪些补贴政策,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每一次的宣讲,都如同埋在泥土里的“种子”,悄悄地在各族群众心中发了芽。截止目前,惠民政策宣讲惠及群众98万余人次,协助发放各项惠民补贴863.72万元。

“我们在城里安家了”“孩子落户”了.....一项项有温度的改善民生的举措,触及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可喜的变化发生在群众的身边。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骄人的“数字”,而是溢在心里的自豪感,写在脸上的民族自信。

如今,每周一的昌吉大地红旗飘扬、国歌嘹亮,国旗下宣讲久久回荡。飘扬的五星红旗既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这里有政策、这里有实惠,更有全市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感恩心。

“一种情怀”涌动,从“参与听众”到“宣讲达人”的转变

“十九大光辉耀中国,光辉伟业盛华夏……”这些天,宁边路街道西街社区红牡丹曲艺队队员正忙着排练新编排的文艺节目,他们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利用“花儿”、小曲子等“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创作出了多个宣传十九大精神和惠民政策的文艺节目。大家一致表示,要编排和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力量。

从“听宣讲”到“唱宣讲”的转变,一种爱国情怀悄然在昌吉市各族群众心中涌动着。红牡丹曲艺队队长苏恒禄说:“工作队宣讲的内容好听易懂,为我们编小曲子提供了最好的唱词。”尤其是活跃在昌吉市乡村(社区)的1064名草根宣讲员,在听完宣讲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将宣讲内容编排成三句半、小曲子、群口快板等宣讲形式赢来了粉丝热捧,让理论宣讲“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为工作队打造三支队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北京南路金融社区居民国旗下高唱《歌唱祖国》,阿什里乡阿什里村村民国旗下传唱红色歌曲《绣金匾》已成为在国旗下传承红色基因的佳话。仅2017年,昌吉市各工作队就组建文化队、体育队、志愿者服务队598支,利用农村大喇叭、乡村大舞台、百日文化广场等载体,开展宣讲活动、文体活动2134场次,参与群众近17万人次。

群众自发的宣讲犹如星星之火,感染着各族群众,赤心向党的情化为学做结合的行动,各族群众自发组建的167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40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活跃在农村基层、深入“农家大院”,深入农牧民家中,开展“文明从脚下起步”交通文明劝导、“清洁昌吉、美化家园”六乱治理、“我在你身边”爱心传递、“爱心车队”志愿服务以及法律援助、应急救援、文化体育服务、义诊义修义卖等接近地气、贴近百姓、乐于接受的志愿服务活动,犹如春天里涌动的一朵朵浪花,凝聚成流,涌动成潮,暖了群众的心窝窝。(昌吉市“访惠聚”办公室 赵文媛)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