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hrbsnwy.com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hrbsnwy.com

找准致富新路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

2016-10-12 12:56:36 来源:
【字体: 打印

——记昌吉市工商局住昌吉市六工镇西五工村工作组

昌吉市六工镇西五工村是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近郊村,也是全市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昌吉市工商局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进住该村以来,坚持从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入手,积极帮助理增收思路、找致富门路,为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更新致富理念,广开增收渠道。工作组充分利用西五工村的地缘优势和岐峰农贸市场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座谈交心、上门谈心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转型发展、经商办企,支持开办了昌吉市易民商行、昌吉市乐嘉超市和昌吉市联购网店,鼓励村民到岐峰农贸市场当保安、做保洁,利用自有房屋开宾馆、搞出租、搞餐饮、卖彩票,发挥一技之能外出打工赚钱,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现在村上已开办各类实体店21家,网店3家,外出打工村民达到190余人,人均增收3500元。村上青年向英感激地说:“工作组来了后,动员我们到市场打工,现在我每月有了3000元收入,我们也和上班人一样拿上工资了”。

二是加强培训引导,传授致富技能。工作组了解到村里年轻人有创业致富想法,但缺乏创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问题后,结合工商部门优势,在西五工村组织举办了以《公司法》、《商标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商登记》、注册须知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5次,进一步激发了村民自主创业的热情。邀请农艺专家对农民持续提供葡萄种植、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使他们掌握了科学种植技能,进一步提升了葡萄品质和产量,使2016年的收入实现了翻番。

三是破解销路难题,做优主导产业。西五工村种植葡萄面积7000余亩,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针对葡萄销售渠道少、价格低的问题,工作组及早入手,多方联系,协调农业企业、联系新疆葡萄协会在村举办葡萄种植销售交流会,帮助200户村民销售葡萄300吨,有效解决了大面积种植鲜食葡萄的销售瓶颈问题。为帮助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做优做强果蔬和养殖产业,工作组指导开办了新疆惠祥果蔬专业合作社、昌吉市漫架红农牧业合作社、新疆翼坤渔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就业170余人,年营业额达6000余万元。整合资金修建一座保鲜库,引导申报盛铂、惠祥等2件注册商标,办理葡萄绿色食品认证,年营业额约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创业再就业问题,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贫力度。及时对全村困难群众情况开展摸排调查、精准建档,会同村“两委”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指导制定脱贫计划。对市政府确定市工商局精准扶贫的8家贫困户,讨论制定精准扶贫帮扶手册、落实责任,建立工作组、单位、乡镇、企业、爱心人士联动机制,帮助8户困难群众如期实现了脱贫。在组长徐吉俊的带领下,工作组还深入民营企业进行宣传动员,号召企业献爱心,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助力‘访惠聚’工作”,协调昌吉2家名优农资民营企业,为本村5户无钱购买农资的贫困户免费送去了全年所需的价值3万余元的农资,帮助他们解决了生产中的燃眉之急;积极协调联系有关单位、企业和爱心人士人多次帮扶困难家庭、宗教人士,并送去大量慰问物资及数万元的现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不遗余力地帮助着陷入困境中的村民们,得到了村民的交口赞誉。村里维吾尔族单身母亲艾丽曼没有工作,平时依靠亲戚接济过着拮据的生活,为了交孩子学费卖了自己唯一的项链。工作组得知情况后,就积极想办法多方联系,为她找到了一份月收入3000多元的工作,并协调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根本上帮其解决了家庭生活和孩子上学的困难。今年9月,村民斯干旦·尼亚孜全家满怀感激之情,又为工作组送来了“情系民心为民解难、精准扶贫助农致富”的锦旗。

责任编辑:昌吉市“访惠聚”办公室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1180号